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农事活动的意义。在宁波地区,立春这一日有着独特的官民活动,如“迎春”、“接春”、“闹春”等,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反映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迎春仪式:官民共庆
明清时期,宁波府县的官员会在立春前一天举行迎春仪式。官员们身着盛装,执仗彩,县官扶犁耙,先祭芒神、土牛,再至“先农坛”行田礼,后下田试耕,称为“祭芒神”。官员们还会雇佣乞丐穿上官服,扮演“春官”,以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
农家习俗:接春、闹春
农家在立春这一天,会举行“接春”仪式。他们用牲酒、爆竹祭神,祈求来年丰收。他们还会用荠菜、艾草做春饼,饮春酒,然后下田试耕,称之为“打春”“闹春”,希望早种将有好收成。
报春牛:预卜农事
立春前,乡间还有报春牛、送《春牛图》的习俗。丐头肩背裕链、手持青铜小牛,唱门春。进屋后,以青铜小牛在米缸、谷仓左右绕三圈,边绕边唱“黄龙盘谷仓,青龙盘米缸”等吉利话,并挨户送木版印刷的《春牛图》。图中心绘有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或手牵牛绳紧走,或看牛在吃草,四周环以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日子和潮水涨落时辰,相传以此可预卜当年农事的忙闲。
鞭牛迎春:古老的节俗
“鞭牛迎春”是一种古老的节俗活动,始于先秦,到两宋时最为炽盛。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即有所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迎春牛,人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在浙江、江苏等地,历来重视“迎春”。据载,明万历24年(公元1596年),戏曲家汤显祖在遂昌任上特向乡民送发“春鞭”,并赋诗曰:“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耕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立春的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反映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一些习俗已经消失,但立春这一节气依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中秋佳节茶点搭配:红茶月饼的习俗与艺术
2025-04-12 19:34:43探寻中国婚礼文化的背景,结婚敬茶是哪里的风俗
2025-07-23 01:38:18英国茶文化图片-英国人的饮茶风俗
2025-07-20 02:13:48宁波的立夏风俗「宁波立春习俗」
2025-07-27 00:35:55宁波明州仙茗茶叶,宁波明州仙茗茶叶合作社
2025-06-22 07: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