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吃饭,不如一天不喝茶”,意思是边疆少数民族一辈子都是以茶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原儿女的茶生活至今。早起一碗奶茶,香香的额济纳旗(蒙古妈妈)亲切的爱,放牧归来一碗奶茶,传递着牧人之家最幸福的时光。
在锡盟,一天不喝奶茶,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在餐厅,奶茶更是必不可少。就算偶尔想换个口味喝一杯铁观音,也觉得有奶茶的味道。服务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这个壶一般是用来装奶茶的。”
在当地,我还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虽然很通俗,但能代表喝奶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服务员喝多了生气了。”对于当地人“宁可三天不吃饭,不可一天不喝茶”的说法,他们都笑称自己为“茶篮”。
“奶茶,又称蒙古茶,是蒙古族除了酒以外最重要的饮料。既有牛奶的清香和营养,又有砖茶的苦和鲜。具有缓解疲劳、预防感冒和暑热、增进食欲的功效。这种南茶北奶合作的好喝,是延续千年的养生妙方。”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协委员、正蓝旗商都通讯社社长郭海鹏说。
如果你去一个牧民家,家里的女主人每天天不亮就会早起忙着喝茶。挤鲜奶,煮奶茶,香喷喷的香味也成了叫醒丈夫和孩子最好的“闹钟”。奶茶最好用刚打好的水来煮。烧开后,冲入净锅或装有茶粉的锅内,小火煨2至3分钟,再加入鲜奶和盐,煮沸。
奶茶也疯狂:草原的孩子一天离不开茶。
“初来草原,总觉得有一种奶茶的味道,但行家能喝的种类繁多。他们不仅能喝到这个女人的技术水平,甚至能喝到这个女人的人品和德行。”郭海鹏说。据史料记载,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有皇后为他制作奶茶。从此,这项绝技的传承似乎落到了女性身上。温度、颜色、混合比例、适度搅拌、适当口味等。做奶茶很有学问。
“现在,在蒙古人的婚礼上,仍然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新娘在婚宴上亲手煮一壶奶茶,和新郎一起呈现给公婆和所有宾客品尝。之后,另一个更重要的婚礼仪式也开始了:含着泪的婆婆要把管了大半辈子奶茶的勺子给媳妇,婆婆也就安全退居二线享受天伦之乐了,新媳妇完全可以放手做自己家的主人了。”郭海鹏笑着说,“把勺子作为亲情的传承者,可见茶文化在马背民族生活中的地位。这不仅象征着对新人的无条件接纳,也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
“家乡的奶茶,醇香的奶茶,你在草原上讲一个古老的故事。”正如《故乡的奶茶》唱的,这碗奶茶里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
郭海鹏说,如果有客人回家,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要倒上可口的奶茶,以示对客人真诚的欢迎。如果客人来家里却不倒茶,会被认为是草原上最不礼貌的行为。“这种事很快就会传到每家每户,从此‘不倒茶户’的名声就传开了,各路客人都会绕道而行,不予理睬。”郭海鹏笑着说。
如果蒙古族人走亲访友或参加重大节日活动,也要带上一种或几种砖茶。在各种砖茶中,最受牧民欢迎的是湖北赵李桥产的。老绿茶压制成黑色砖茶,符号为“川”。当南方的香茶和北方的鲜牛奶融合在一起,牧民们熟悉的奶茶就诞生了。如今,郭海鹏越来越喜欢挖掘奶茶中的文化。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