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茶叶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的时期,其制茶过程经历了多次改进,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境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宋代茶叶制作的过程。
1. 采摘
宋代的茶叶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前后,即每年的4月5日左右。采摘的茶叶以嫩芽为主,要求采摘时手法轻柔,不损伤茶树,同时避免采摘过多影响茶树的生长。
2. 晒青
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晒青,即将茶叶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晒青的时间一般为2-3天,要求晴天晒,雨天停止晒。
3. 揉捻
晒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这一过程是将茶叶揉成条状,使茶汁均匀分布在茶叶中,提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揉捻时要求力度适中,不损伤茶叶。
4. 烘干
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干,这一过程是将茶叶在火炉上烘干,使其含水量达到5%以下,防止茶叶发霉变质。烘干时要求火候适中,不烤焦茶叶。
5. 分级
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级,即将茶叶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价值。
6. 包装
分级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包装,宋代的茶叶包装多采用竹篾、纸张等材料,将茶叶装入茶盒中,封口密封,以防潮、防虫、防氧化。
总之,宋代的茶叶制作过程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创新,其制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后代的茶叶制作技术奠定了基础。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