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哲学原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哲学原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作者:半闲红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10 01:25:03 / 阅读数量:0

“美”大多是在空间维度上展开的;普洱茶的美更多的是在时间维度上浮现出来的。

喝老茶,更懂新茶。

10月27日,我们在梦松举办了古树80年代7572与2019年之间的“延续”品鉴会。

为什么要把这两种茶放在一起比较?

没有区别。

这两种茶风格相似,陈化路径有连续性,工艺有连续性。我们要展示的是新老茶之间涌现的“陈酿空间”,好原料的未来,现代普洱茶的审美与技术的流动。

懂得如何喝好老茶,需要一定的“脉络”和“缘分”。如果茶不对,人不对,甚至时间不对,你可能都走不进去。

只有遇到了,才能真正对“越老越香”这个概念产生“信仰感”。

1.普洱茶的信心与期待

前段时间李阳老师和朋友在勐海喝茶。

有人问:

“为什么泡茶一定要考虑它的储藏价值?出来最好喝吗?那些90年代的茶直到现在都不怎么好喝。」

李阳回答,但是那些80年代的老茶好喝。

80年代,勐海茶厂主要生产红茶和绿茶。当时制作普洱茶的原料都是偏远山区的大树茶,无法用汽车驱动,必须用手搬运。

1988年,勐海茶厂开了两个万亩茶园;1992年前后,勐海茶厂的普洱茶原料开始大不相同。

原因是江湖上的事太多了。

但作为一个爱茶的人,喝着80年代勐海茶厂的老茶,一定会对普洱茶有信心,普洱茶会越陈越香。

历史上的老茶不可能再造,但过程可以继续,原料可以重新寻找。一款有足够潜力的新茶,足以让你有所期待。

这两种茶一起喝,不仅要喝信心,更要喝期待。

2.手艺,多留点潜力。

80年代勐海茶厂的发酵风格与今天的成熟茶有很大不同。

据邹炳良的老厂长说,当时勐海茶厂的发酵度是八成成熟。这里的八成熟相当于我们现在市场上的五成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哲学原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我们把市面上八成熟的给邹主任看的时候,他说已经完全熟了。由此推断。

老茶为我们想象新茶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样本。

在活性保留方面,现在的发酵技术比以前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可以保留更多的陈酿潜力。

新茶如果要在汤质和喉韵上达到过去7572的水平,根据我们的经验,可能几年就能达到。

3.喝老茶的意义:知古知今。

喝老茶是什么意思?

喝酒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衰老的价值。

看到相似的品种和款式,经过岁月的陈酿,在当时的制作工艺下有哪些变化?

如果对老茶的品鉴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汤质、喉韵变化的感知,就能透过老茶表面一些粗糙的地方,进而看到时间陈酿带来的价值。

认识过去,预见新茶的可能性,才是喝老茶的最大意义。

新比的目的不是和旧比,也不是好与坏,而是看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可能性。

当我们知道了底层的逻辑,我们也就能理解普洱茶在时间轴上的变化方向,这就是这次茶会的意义所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