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宋徽宗茶著作,以及宋代名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点茶第一书是指宋徽宗撰写的
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名为《大观茶论》,被称为点茶第一书,大观茶论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此书的问世也极大地促进了茶业的发展,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
二、宋代泡茶主要内容
1、茶饼放太久香味会变陈,应先放于清洁的容器中用热水浸渍,以便把表面凝固的膏去除,再以铃钳夹住,用微火灸干。
2、茶饼烘焙灸干后,包上一张清洁无味的白纸,用银制或铁制的茶碾击碎,碾茶的时间要短,动作愈快愈好,如此才能使茶色白,若耽搁过久,茶色即呈昏暗。
3、茶虽经碾碎,然茶并不十分匀细,还得借茶罗筛过细粉,粗茶屑则不用。茶罗的纲目愈细愈好,茶末要足够细才能与汤完全融合,若茶粗,便易沉淀于杯底。
4、唐代煮茶用釜,将茶末置入釜中煮。宋代则用汤瓶盛水煮汤,用来点冲盏中的茶末,因此将这种方法称为点茶。
5、汤瓶宜小不宜大,小则候汤较易,点茶注汤时也较易控制出水量。因为汤瓶口小,煮水时不易观察判断,汤应煮至何种程度也很难分辨,所以说“候汤”难也。
6、又因候汤难以用目测,故除陆羽的三沸“形辨法”外,尚有“声辨”法和“气辨”法,以辨别汤之老嫩。
7、而将茶汤控制得恰到好处,不老熟也不生嫩,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
8、用意如同今之温杯,即点茶前先使杯温热,如此茶末才能全融于汤中,若杯冷则茶末与汤分离。
9、茶盎以建安瓷最好,它呈深青色且有兔毫般的纹路,盎身较厚,保温效果佳,不易冷却。
10、温过盎后,以铁匙或银匙取适量的茶末放入盎中。置茶量需适中,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而聚,置好茶即可点茶了。
11、赵佶《大观茶论》记载了两种点茶法。
12、一是静面点:将茶放于盎中徐徐提瓶环绕盎缘注入热汤,再以筅轻轻摇动不使有茶的浮末产生;
13、二是一发点:此法是置茶于盎中后,提瓶将热水一口气注入,一边注入一边随手以筅用力搅拌,使茶泡漂浮。
14、但这两种点茶法都不是最好的。另一种点法是先将盅中的茶粉调成糊状,再将热汤环绕注入,然后加以搅拌使茶汤均匀,这才是最好的点茶法。
三、宋代最有影响力的茶著作是
1、在宋代茶叶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蔡襄的《茶录》,这被认为是继《茶经》后第二部茶著作。
2、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沈括的《本朝茶法》、赵佶的《大观茶论》,唐庚的《斗茶记》、熊蕃、熊克父子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等。
四、茶艺书籍
回答如下:以下为一些关于茶艺的书籍推荐:
1.《茶经》-陆羽著,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茶文化专著,被誉为茶的圣典。
2.《茶经注释》-陆羽著,周炳耀注解,对《茶经》进行了详细解读和注释。
3.《百茶》-蔡襄编著,介绍了中国各类名茶的品种、制作工艺、品鉴方法等。
4.《茶艺大师》-赵友良编著,收录了中国茶艺大师的茶艺心得和技巧。
5.《茶文化》-陈晓明编著,从历史、制作工艺、茶具、品鉴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茶文化。
6.《中国茶叶大典》-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著,详细介绍了中国各个产茶区的茶叶品种、特点、产地等。
7.《中国名茶之旅》-郑洪波编著,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中国各个名茶的产地、品鉴方法和茶文化。
8.《茶学》-王振宇编著,从茶叶的起源、分类、采制、加工、品种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茶叶的知识。
以上是一些关于茶艺的书籍推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宋朝是如何喝茶的宋朝的点茶法有什么特色
从:西晋杜育"煥如积雪"到明代文必正"浅瓯吹雪"
唐陆羽《茶经·五之煮》:“凡酌,置诸盌,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从沬至饽,从饽至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一盏茶汤从水到乳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水乳交融,会出现水乳交融奇观,一条,甚至多条水乳交融线隨着外力的变化,时隐时现,构成一幅须臾散灭而隨时出现的图案,产生汤纹水脉之茶变之变的汤花变幻现象。
这种一盏茶汤在外力作用下,使茶叶内含物某些物质在状态和形态上发生变化,是在茶汤的沬……饽……花变化过程中汤纹水脉产生须臾散灭茶变之变的物理变化现象。
五代十国(公元891~979)时期,有陶谷(公元970年前)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別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谓茶百戏”。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种茶汤汤花的变幻现象。
一盏茶汤的汤花变幻过程中,在某一阶段所展示的茶变之变。是依据饮茶方式改变而变化的,而一盏茶汤的汤花分别存在于三个不同品饮方式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唐代的煮茶法时期。
第二个时期,宋代的注点法时期。
第三个时期,明代的撮泡法时期。
三个时期相互交错,相互补充,互为发展。而毎个时期的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又留下了点滴印记。
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以唐代陆羽?茶经?为代表煮茶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如:
4.白居易:"沬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
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是以赵佶?大观茶论?"注汤击拂"为代表的注点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如:
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明代朱权?茶谱?"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撮泡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
1.朱权著?茶谱?,详细介绍撮泡之法:"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与啜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
2.黄龙德:"烹点得应,云脚渐开,乳花沟面"。
3.许次纾:"乳嫩清滑,馥郁鼻端,病可令起,疲可令爽"。
4.张源:"雪涛为上,翠涛为中,黄涛为下"。
历史上对一盏茶汤"汤花变幻"的现象,没有图案,专著留存,现代只能参考古籍有关记载,用现代的茶品和物理方法去恢复,还原一盏茶汤的变幻现象。
这种对"汤花变幻"现象,各个历史时期的叫法是不同的。
1,宋以前对"汤花变幻"现象叫茶百戏,乳妖等。
2,北宋时期这种玩茶饮茶方式进入宫廷士大夫阶层,对"汤花变幻"的说法比较文雅。诸如:琼花,乳花,雪花,没骨画等等,统称点茶。
3.南宋时期把"汤花变幻"过程中加入杂耍技巧,称之谓分茶。分茶记臷于?武林旧事?,收录于?中国百戏史话?。
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古人的踪迹,共同从史书中的点滴去探索:一盏茶汤汤花的千年变幻。
(作者:彭克荣。刊载于《茶博览》2018第十期)
六、古代对茶叶审评的茶书
1、陆羽《茶经》于758年前后写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三节: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四之器;下卷分六节: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2、张又新于公元825年前后著《煎茶水记》一卷,书中指出茶汤品质高低与泡水有关系;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是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的。古人对煎茶用水很讲究,品水评第。
3、温庭筠于860年前后著《采茶录》一卷,《通志艺文略》作三卷,其他各书都作一卷。俟后即不见记载,大概失于北宋时期。《说郛》和《古今图书集成》虽有《采茶录》,但仅存辨、嗜、易、苦、致5类6则,都是记事,共计不足400字。
4、《十六汤品》与现在茶汤审评技术有关。这卷书首先是陶谷的《清异录》所引,并说苏廙的《仙芽传第九卷》载作《汤十六法》,大概是从《清异录》抽出和一书的。《四库全书存目》题作《汤品》。万国鼎假定写于900年前后。
5、叶清臣于1040年编《述煮茶小品》,这只是一篇510字的短文。
6、《茶录》成于皇祐(1049—53年)中,至治平元年(1064年)刻石。全书700多字,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候汤、熁盏、点茶10条,论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9条,论烹茶所用器具。
7、该书于1064年前后写成,全书约3000多字,分绪论和8个题目。前5,分总叙焙名、北苑、壑源、佛岭、沙溪;后3,分茶名、采茶、茶病。
8、《本朝茶法》茶约1100多字,记述宋代茶税和茶专卖事。
9、黄儒于1057年前后写成《品茶要录》一卷,全书约1900字,前叙后记。其中分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辨壑源沙溪等10节,论述茶叶品质优劣。
10、赵佶即宋徽宗,在大观年间(1107-1110),编成《茶论》。《说郛》刻本改称《大观茶论》。全书仅2800多字。无所不有。首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色、香、藏焙、品名、外焙等20目。
11、熊蕃,建阳人,宣和年间,北苑贡茶极盛,熊蕃亲见当时情况,遂写此书。《贡茶录》只列各种贡茶的名称,没有形制,蕃子克乃绘图附入,共有38图。并将其父亲所作《御苑采茶歌》10首附在篇末。
12、这篇短文400字,政和二年(1112年)和友人烹茶评比,写成这篇记。
13、该书是赵汝砺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做福建路转运司主管帐司的时候,为补充能蕃《宣和北苑贡茶录》的不足而写的。全书正文2800多字。旧注约700字,汪断壕增注2000多字。
七、安吉白茶被宋帝御赐第一茶的来历
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
宋徽宗茶著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宋代名茶、宋徽宗茶著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茶叶种类图片大全,茶叶种类及十大名茶
2025-06-25 04:46:35名茶杀青机_茶叶微波杀青机什么品牌好
2025-06-22 05:47:26宋代点茶法是什么了解这种传统礼仪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025-07-25 01:20:09全球十大高端名茶,全球十大茶叶奢侈品牌
2025-06-28 02:34:20中国名茶十大排名,中国十大名茶的产地
2025-06-14 03: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