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茶的味道,大家都会很好奇。什么茶好喝?
“无味的味道是最好的味道”
茶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典故:“无味是最好的味道”!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对西湖龙井之名仰慕已久,便去杭州喝这茶。茶农泡过之后,喝了几口,却突然感觉不到它真正的味道。他们很失望,在纸上写了四个字:“淡而无味”。然后,又喝了几杯,我的脸就亮了。仔细一看,汤汁碧绿,嫩芽直立,真的很漂亮。几口下去,回味甘甜,唇齿留香,于是我写下了八个字:“淡而无味,最是美味。”
无味的味道不是没有味道,无味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味道,真正的味道才是最好的味道。所谓真味,就是物质的自然味道和基本味道,是其他味道的基础。对于六种茶来说,不管是什么茶,都是在追求茶本身的真实味道。
早些时候,我有幸尝了一口“鸡肋”。朋友说是易武的晒青,我还记得那个茶。茶叶特别耐泡,泡30次以上,茶的色泽和口感都没有减弱。茶汤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极佳,永远是甜的,有冰糖的韵,香气也是多种多样的。甜味、花香、灵芝味和山野味此起彼伏。称之为“无味”一点也不为过。到现在我还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味道,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这种滋味既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中的甜、苦、涩、酸、鲜等风味成分的综合反应,也是一种心理上甚至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关于茶的味道
茶叶的口感受水溶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各种风味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茶汤的口感。鲜茶叶中的风味物质主要包括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糖类、有机酸、茶皂素等。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大。
(1)茶多酚3354的苦味
(2)茶多酚氧化物——的刺激和收敛
(3)氨基酸(茶氨酸)——清新爽口。
(4)苦味生物碱(咖啡因)——
(5)糖——香甜爽滑。
(6)茶皂素3354味苦、辣。
(7)微生物3354顺滑醇厚。
在茶叶的不同加工过程中,茶叶的含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进而形成了六种不同风味的茶叶。
绿茶的味道:清新醇厚。
绿茶在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增加。
绿茶的呈味因素主要是氨基酸。蛋白质水解可以增加一些氨基酸,提高新鲜度。
茶多酚是主要风味因子,茶汤中儿茶素含量最高,其中酯型儿茶素味苦涩,收敛性强。单纯的儿茶素主要是在茶汤中产生一种清爽的感觉。
酒精与茶汤中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例,即酚氨比密切相关。在茶多酚含量一定的基础上,酚氨比越低,醇度越好。在绿茶制作的初始过程中,由于氧化沉淀,多酚类物质减少,降低了酚氨比,使茶味浓而鲜。淀粉水解也增加了糖分,在口感上拮抗苦味,使茶味醇厚。
红茶的味道:浓而鲜。
形成红茶滋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咖啡因、糖类、氨基酸等。
多酚是构成红茶浓郁味道的主要成分。红茶发酵过程中,保留了部分儿茶素,主体是酯型儿茶素,对茶汤的浓度和强度有重要影响。茶多酚整体减少,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产生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其中茶黄素涩味较强,茶红素口感醇厚,而
鲜茶汤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茶黄素、咖啡因等。氨基酸是微妙的物质。在红茶制作过程中,蛋白质水解形成各种游离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配合,形成红茶浓、醇、鲜的特点。同时咖啡因总量增加,与茶黄素、茶红素结合,影响茶汤的口感和鲜度。
红茶的甜味主要受加工过程中可溶性糖增加的影响。枯萎叶片中的糖类物质淀粉产生更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单糖在高温干燥阶段增加。
乌龙茶的味道:醇厚和新鲜。
乌龙茶醇厚耐泡,主要是因为内容丰富,比例和谐。内含物由品种决定,特殊区域产生其独特的物质比例,第三在加工过程中转化。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减少,茶多酚氧化物增加,咖啡因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略有增加。
乌龙茶滋味浓而鲜的主要原因是茶黄素、茶红素、残儿茶素、可溶性糖、氨基酸、咖啡因等可溶性物质丰富且比例合理。茶多酚的适度氧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氧化发酵过度,或者鲜叶厚老,味道会变淡,反之茶汤苦涩单调。
红茶口感:醇厚顺滑。
红茶的独特口感与多酚的可溶性氧化物密切相关。咖啡因和多酚氧化物被中和形成茶汤的浓缩物。堆积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总量减少,包括花色苷及其衍生物,可溶性茶多酚的氧化也减少,从而降低了苦味。
游离单糖和双糖溶于水,味甘,是构成茶汤浓度和滋味的重要物质。红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形成甘甜爽滑的茶香。特别是水溶性果胶的增加,提高了茶汤的粘度。
微生物的酶促作用决定了红茶的品质,在堆积发酵中起主导作用。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为红茶甜、滑、醇品质特征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青霉菌在普洱熟茶陈化中起重要作用;根霉分泌果胶的能力很强,有利于茶汤形成浓稠的品质;适当的酵母群有利于形成红茶甜、醇、浓的品质特征。
黄茶口感:醇香清新。
黄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减少,茶多酚氧化物增加,咖啡因减少,总氨基酸增加。
在湿热的作用下,多糖和蛋白质水解形成单糖和氨基酸,构成了黄茶的鲜爽特性。在干热的作用下,酯型儿茶素裂解为简单型儿茶素,进一步增加了黄茶的醇度,整体上呈现出醇厚、清新的特点。
白茶口感:鲜甜。
萎凋时间直接关系到白茶的品质。萎凋时间过短,氧化不够,多酚含量高,苦味重;时间太长,主料消耗太多,口感淡。
在加工过程中,白茶适度萎凋,茶多酚和咖啡因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增加,形成其鲜甜口感。
普洱茶的口感变化比较复杂。普洱茶在茶多酚、咖啡因和氨基酸的综合作用下,具有醇厚饱满的口感和品质特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普洱熟茶的多酚类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醇、甜、滑的口感特点。此外,普洱茶由于后期转化过程中所含物质的变化,具有陈化、清香的品质特征。
不同类型、等级、品质的茶叶受复杂风味物质的影响,在滋味品质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当然,茶的味道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茶的味道很好,很真实。
参考文献
《评茶员培训教材》(杨亚军)/《茶叶密码》(郝)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