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爱心传承:郑家三代党员福德湾老拐角茶摊故事

70年爱心传承:郑家三代党员福德湾老拐角茶摊故事

作者:半闲红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6-18 06:33:56 / 阅读数量:0

夏日的苍南县矾山镇鸡笼山,福德湾老街的转角处,总能看到一道温馨的画面:一张桌子、两把凳子和一个茶水桶,这是郑家三代党员持续了70年的爱心接力——自掏腰包为路人烧爱心茶。在这个充满热情的茶摊背后,承载着一段家族与社区的故事,一份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福特湾老拐角的爱心茶摊

位于福特湾老拐角的126号店,是通往上山之路的第一家店。在这家小食品店旁,坐落着一个古色古香的自由恋爱茶摊。这个茶摊由一张干净桌子、两个凳子和一个茶壶构成,却吸引了不少游客和行人在炎炎夏日中驻足,歇脚喝茶。

70年爱心传承:从郑到郑伊本

今年43岁的郑接手这家爱心茶摊已有4年,成为第三代传人。追溯至郑的祖父,这段爱心传承的历史要从1946年说起。郑当时是一名矿工,住在福德湾老街。在修椅子的一个中午,连续四位路人向他讨水喝,激发了他为路人提供饮水的心意。他与妻子商量后,在家门口支起了茶桶,为路人烧起了爱心茶。

党员身份,更深的承诺

1956年,郑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坚定了他为群众服务的信念。他在接下来的20年里,继续坚持义务烧茶。在临终前,他对儿子郑一本和儿媳王保贞说:“这辈子,你们什么也没留下,只有这间石瓦房和门前的茶摊。希望你能继续供应茶叶。”

郑伊本和王保贞:爱的接力棒

郑一本和王保贞牢记父亲的嘱托,接过了这份爱心接力棒。1976年,王保贞成为福德湾村的党支部书记。她将郑留下的房子和茶摊进行了改造,换成了面向老街的凉亭。每天早上5点,王保贞夫妇便去2公里外的地方挑山泉水,回家烧开煮好的茶,然后放置在门口的茶桶里,开始了新的一天。

郑一本:坚守的矿工

上世纪90年代,郑一本和许多有经验的矿工一样,有机会到云南、山西等地承包工程。郑一本夫妇选择了留下,因为他们知道,走出去就意味着茶摊将被打断。他们白天在附近的工厂上班,午休时间赶回家准备茶水和柴火,凌晨起来打水烧茶,一做就是36年。

70年爱心传承:郑家三代党员福德湾老拐角茶摊故事

在福德湾老街的转角处,这股爱心之水如同山泉,不断流淌,温暖着每一个路过的心灵。70年来,郑家三代党员的坚守,不仅是家族的传承,更是对传统美德和社区关怀的深情演绎。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份简单而真挚的付出,更显弥足珍贵。

相关阅读

铜鼓客家干子茶,一种拥有几百历史的传统饮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客家地区流传至今。干子茶主要由茶和干子两部分组成,原料广泛,包括蔬菜、水果和野菜等。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果子茶。在铜鼓客家人的家中,客人一进门,便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
茶叶,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功能,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礼仪和礼品象征。本文将深入探讨为何送茶叶成为了一种时尚,并分析其背后的多重原因。文化传承,尊重与关怀的体现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英德市,生长着一种享誉中外的名优茶——英德红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传统工艺著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地理优势与茶树生长环境英德红茶的产地主要包括大隆镇、水边镇、东华镇、横石水镇等地,海拔均在50…
浙江省,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孕育了众多闻名遐迩的茶叶品种。从传统的名茶到新兴的绿茶,浙江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茶客。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揭开浙江省茶叶的神秘面纱。一、浙江省茶叶概述浙江茶叶品种繁多,其中尤以龙井…
作为一个致力于传承中华茶文化的组织,北京华侨茶叶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茶文化研究北京华侨茶叶基金会的专家学者们长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对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他们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茶道精神等方面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