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茶叶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者鉴赏水平的提高,经常听到好茶不怕闷,好茶要耐泡等等。本文旨在通过对2010年发表的一篇《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研究》的报道(以下简称报道)的分析,来谈谈正确的喝茶方式和方法。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这份报告是在2007年普洱茶炒作崩盘后,为了重塑形象,对普洱茶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浪潮中的一份报告。因为非常贴近生活,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笔者特意挑了出来,希望能为广大茶友做个参考。
茶叶泡三遍后,水浸出物明显减少,茶味已变淡。
酿造设计
生茶和熟茶,取样品3g,茶与水的比例为1g:50m l;分别在100、90、80冲泡,冲泡时间为5分钟、3分钟、1分钟,冲泡次数为4次;测量每种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形成统计数据。
水浸出物与泡茶温度的关系
生茶水浸出物统计数据与熟茶相似,不单独列出。
结果表明,100时茶叶浸泡总量最高,水温越低,水浸出物越少。
水浸出物与酿造时间的关系
在相同水温下,前两泡酿造时间越长,水浸出物含量越高,但第三、四泡水浸出物含量下降很多,两泡加起来略低于第二泡。也就是说,闷的时间越长,水浸出物就越多。
水浸出物与酿造次数的关系
结果表明,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第五泡后的水浸出物含量都很少,没有很大的饮用价值。前两泡的水浸出物很高,第三、四泡后开始迅速下降,第五泡后就很小了。
总水浸出物是茶叶中水溶性物质的总和,基本代表了一款茶的全部汤味。
报告的相关结论
生茶的水浸出物水平高于熟茶;
在100的酿造温度下,水浸出物达到最大;
在100下浸泡5分钟后,4个泡的水浸出物之和达到总浸出物的99.99%,也就是说是第5个泡的水。另一方面,浸泡1分钟后,4泡以内的水浸出物之和也达到了86.98%,也就是说第5泡后还能有少量的水浸出物出来,但量并不多。
敲黑板分析一下。
生茶,用100的开水冲泡,茶汤的物质最能浸出,一般三分钟内基本能浸出;
茶叶与水的比例,一克比50毫升,能使提取物充分溶解,茶叶的用量要根据容器的大小来定;
第四泡后,水浸出物明显减少,最好延长前三泡的泡茶时间,使水浸出物充分浸出;
不建议用90以下的水冲泡普洱茶,水出来太快,因为水浸出物不会充分沉淀。
茶壶的保温可以延缓水温的下降。紫砂壶可以在前几泡中间用开水浸泡,这样可以保温增加浸出量。
为什么说三泡茶?它的意义和原理是什么?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