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有常年吃油茶的习俗。只要去过董乡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种清香爽口、充饥解渴、酥脆香甜、风味独特的“水煮油茶”。
清明前后,风和日丽,草香四溢,茶芽丛生,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机。每年这个时候,柳江畔、庙岭畔的侗族姑娘们都会背着口袋,三五成群地唱着山歌,把采摘下来的娇嫩茶叶装进袋子里;有时会摘一片叶子放进嘴里,还会放侗歌。悠扬的歌声和悠扬的曲调随风在山坡上荡漾,给人一种浪漫抒情的感觉。
董家采集的茶叶有栽培茶树和山上的野生茶树。品种很多,有粗茶、细茶、大叶红果茶、保骨茶、刺茶、苦茶、甜茶、巴丹紫叶茶等。采摘下来的茶叶先用开水稍微烫一下,使之变软,然后塞进木制蒸笼里蒸糯米,用手压。约一寸厚时,可用一层丝瓜布隔开,然后煮沸,自然粘合,取出晒干或晒干。像盘子一样形成的茶饼成为侗族家庭常年储存的“水煮油茶”的调料。
“煮油茶”在侗语里叫“吉蟹”,一般一天吃两次。第一次是上午上班前,第二次是下午下班后,四顿饭。农忙的时候经常被送到工地上吃。董家非常好客,每当客人到家,他们都会用“油茶”互相问候。炒菜油茶是家庭主妇操作的。方火炕上,放着一口铁锅。当锅内茶油翻滚时,将干糯米粒(有的地方叫阴米)放入锅内,立即撑胀,呈金球状。炒饭,炒黄豆或者花生。然后,往锅里放一把籼米,炒的时候把茶叶从茶饼上剥下来,炒一会儿,闻到香味,马上冲进冷水里,煮一会儿,再用自制的竹箅漏勺过滤。油腻的茶端上来了。这时,视出席人数,主人将筷子放在矮桌上,每碗放一勺炒饭和一撮黄豆或花生,冲半瓢油茶,连同筷子一起递给客人,说:“请喝茶。”但第一碗一定要递给在场的长辈或客人,以示尊重。吃完后,客人们把空碗交还给主人,主人依次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即使有十个八个吃油茶的人,主人也绝不会误递茶碗,因为主人在桌上整理空碗的时候,心里有数。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