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唐代人与饮茶的区别和唐代饮茶需要的茶具有几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唐代人喝的都是什么茶
1、那么唐代人喝什么茶呢?依据陆羽所著《茶经》载,有阳羡茶、寿州黄芽、昌明茶、衡山茶、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等,主要茶叶产地在南方各省。从工艺上看,唐茶以团饼茶为主,亦产散茶(蒸青)和末茶。如唐代制造的“蜡面”贡茶,亦属于研膏“团饼”茶类,主要产地在福州、武夷山等地。
2、“蜡面茶”是唐宋时期一种名贵茶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香料膏油,印制成饼,光润如蜡,故名。“蜡面茶”的制作始于唐代,主要作为贡品进贡皇室,由皇帝颁赐给朝臣,有时也作为礼物赠送邻国,民间罕见。
二、茶的九大雅称
1、这是古代使用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
2、“茗”为茶之雅称,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后来与茶字基本通用,也是现代人众所熟知关于“茶”的雅称。唐代以后的很多诗文里,都可见“茗”的身影,如:唐诗《题慧山泉》中有“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等。
3、“鲜芽”是对茶的美称。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仙家才有的嫩芽饮品,听着就让人非常想尝尝鲜!
4、“雀舌”是对茶的喻称,因茶芽似鸟雀的舌头而得名。爱饮茶的清乾隆帝,游江南时喜欢带玉泉山的泉水去烹茶,他有首茶诗《观采茶作歌》,就出现了雀舌这一雅喻:“倾筐雀舌还鹰爪。”
5、“华”指事物最好的部分,生于山巅云雾处的茶,不受污浊,是为上品,所以古人称好茶为“云华”。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一诗有云:“深夜数瓯唯柏叶,清晨一器是云华。”
6、碧霞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向往!所以文人也以“碧霞”来美誉茶。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有言:“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7、苦口师,是对茶的拟人戏称。出自晚唐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的即兴吟咏:“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浓茶苦口,泡一杯浓茶,轻啜一口,微微苦涩盈满口,而细啜便觉苦尽甘来。“苦口师”这一拟人用的甚妙,茶如人生之师,从中喝出哲理、品出道来,亦是件不简单的事。
8、茶有提神醒脑之效,因此也有了熬夜佳品“不夜侯”这一美称,意指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西晋文人张华《博物志》就说:“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9、余甘氏,也是古人对茶的一种拟人戏称。一因茶水饮之甘甜可口,喝完更是唇齿留香,余味缠绵,二因为同橄榄作区分。“余甘氏”的典故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三、为什么古人总说吃酒吃茶却不说喝酒喝茶
是因为中国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水浒中就是吃酒,喝水分开的.后代语言变迁,吃喝的意思就渐渐分化了。但是在一些方言之中,古汉语的用法还是保留了下来,譬如上海方言中,至今还是把喝酒叫做吃酒.
四、不同朝代对于喝茶有不同的说法属于唐朝的说法是
1、唐朝的时候把喝茶称之为吃茶。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喝茶的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2:把焙干的茶叶放到茶碾里碾成碎沫。
3、3:将碾好的碎沫放入茶具中加入开水。
4、所以在唐朝的时候将喝茶称之为吃茶。
5、可参照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中的一套唐朝的茶具。
五、唐代茶文化兴盛和僧人的关系
唐代禅宗十分兴盛,茶与佛门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禅宗重视,要求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要“跏趺而坐”、“过午不食”。而茶则有提禅养心之用,又可使饥饿感减轻,所以就选茶作为其饮料。
六、团茶和饼茶的区别
1、唐代人吃的是饼茶,宋代人饮的是团茶,团茶和饼茶相似,区别在于,团茶更小,而且上面印有各种花纹,一开始添加香料,后来不添加香料,因为香料会掩盖茶原本的清香。
2、一开始制成的饼茶有一股很重的青草味,古人经过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这种发明了蒸青制茶,是通过洗涤鲜叶,蒸出青色,然后压榨,去掉里面的汁制成饼,这样茶叶中原有的苦涩味就变淡了许多。但这种制作方式依然有些粗糙。到了宋代,制茶技术有所发展,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于是就出现了团茶,这种团茶制作工艺更加细腻,而且采制技术也更为精致讲究。
3、宋代的团饼茶相较饼茶更小,而且做工更加精致,根据采制的时间、地点、形状和品位,分成很多档次。其中最上品的是开焙十天就送往京城的茶,其次是三月之内入贡的茶,第三等茶乳龙团胜雪、白茶、万寿龙芽、上林第一等等……贡茶细分为五个档次,民间则更加细分为十五个档次,其中有私焙产品,并非官焙。
七、唐代茶画作品侧重表现哪个方面
1、一、从地域上看,唐代饮茶风习第一次成了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的“比屋之饮”。
2、尤其是北方,本来“初不多饮”,开元(713—741年)以后,僧人饮风大盛,为此北方许多地方“多开店铺,煎茶卖之”,这种“始臼中地”的饮茶风俗,很快与大唐文化一起“流于塞外”。饮茶地域性的消失,是饮茶文化作为全国文化出现的标志。
3、从饮茶所属人员看,皇帝嗜荼,“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文人嗜茶,僧人嗜茶,道士饮茶,军人饮茶,甚至“田间之问,嗜好尤切”。饮茶没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一切人的嗜好。
4、从作用来看,茶被看作生活的必需品,所谓“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人们对茶“溺之甚”,简直达到“穷日尽夜”的程度。没有饮茶的大普及,不会有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5、二、有了一整套制茶、煮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突出表现在陆羽《茶经》的有关论述中。
6、有了一整套制茶、煮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突出表现在陆羽《茶经》的有关论述中。可见,唐代茶事是一门艺术,对茶叶的外形、色泽、茶水香味、滋味、煮水、茶具、柴火、饮茶环境和方式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他们追求的是茶叶要好,制茶要精,煮茶要术,饮茶要美,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紫砂壶各种泥料的区别,紫砂壶中粘土和紫砂的特点和优势
2025-07-11 03:59:17名茶杀青机_茶叶微波杀青机什么品牌好
2025-06-22 05:47:26一套茶具使用步骤图片,六君子茶具用法图解
2025-04-30 21:58:26茶具的功能-茶具有生理调节功能
2025-07-10 02:10:44陶瓷茶具可以养吗,陶瓷茶具如何保养和清洗
2025-06-17 01:18:39